首页 > 原创 > 正文

我们看古代的影视剧,经常会听到“丞相”或者“宰相”这种称呼。

一般来说,无论是丞相还是宰相,

都指位高权重的官员,

所以很多人想当然把这两种称呼归纳为一个职位。

那么丞相和宰相到底是不是相同的意思呢?

其实仅仅相差了一个字,含义却大不相同。

“丞相”在古代是一种官名,

用来辅佐皇帝处理各种各样的政务,也号称是百官之长。

丞相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根据说文解字记载,

丞代表“奉承”,

而相代表“省视”,

用今天的意思来解释就是仔细看的意思。

先秦时期并没有丞相一职。

而是有相国这个职位。

后来到了秦二世时期,新增了丞相一职,

于是左中右丞相和相国同时存在。

公元309年,

秦武王 “初置丞相 ,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

虽然丞相位高权重,但依旧是相国的助手。

汉哀帝元寿二年,改丞相为大司徒,

这段时间持续了三百多年,

堪称是丞相这一官职持续最久的阶段。

三国时期,丞相的权力达到了顶峰。

比如蜀汉丞相诸葛亮,

在刘备去世之后大权独揽,

刘禅看到诸葛亮都尊称为相。

而在杜甫所作的《蜀相》中曾说: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里面也提到了丞相一词。

到了明朝时期,由于朱元璋想大权独揽,

就精心策划了一场废除丞相的阴谋。

公元1380年,因胡惟庸一案,

朱元璋彻底废除了丞相一职,

同时朱元璋还废除了中书省,

并且强调以后四军不许立丞相。

由此以来,明朝的君主专制得到了加强,

而在此之前,丞相已经存在了一千六百多年。

宰相,

”宰“的意思是主宰

”相“代表相礼之人,

其实说白了就是辅佐的意思。

比如官员辅佐君王、管家辅佐主人等等。

宰相的地位和具体官职多达几十种,历代都有所不同。

比如太宰相、相国、尚书令、中书令、同平章事、军机大臣、总理(清朝末期)等等。

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了太宰、太师等称呼,

而宰相作为一个笼统的称呼,其实是可以全部包括在内的。

丞相和宰相的区别,

丞相和宰相仅仅一个字的差别。

但是含义却大不相同,

丞相指的是具体的职位,

而宰相仅仅是一个统称,

宰相的范围更加的广泛。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

丞相一定是宰相,但是宰相不一定就是丞相。

比如在朱元璋废除丞相之前,

皇帝身边重要的官职都可以称为宰相,

但是胡惟庸案之后,丞相一职虽然废除,

但是朱元璋又设立了内阁大学士来辅佐皇帝,

这个内阁大学士就相当于宰相一职。

后来明朝灭亡,清朝走进了历史的舞台。

清朝沿用明朝的官职制度,

也不设立丞相,

但是却设立了军机处,

而在军机处办公的官员都可以称为宰相。

比如康熙时期的军机大臣鄂尔泰、张廷玉,

乾隆时期的阿贵和绅等等,

都属于宰相的范畴之内。

所以通俗一点来说,

谁能辅佐皇帝,谁占据重要的位置,

谁就是宰相,

而丞相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官,

所以两者有着很大的区别。

不知道这样解释大家是否能理解呢?

留言关注,共同讨论更多历史典故。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已关闭!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