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父母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网络?
limingdao
·
浏览 156 ·
点赞 0 ·
评论 0 ·
12个月前 (04-05)

网路世界对于现代孩子来说,就像呼吸一样自然,但家长不免担忧,孩子会不会在现实与虚拟之间错乱,或不小心误入陷阱和危机?在孩子身上,数字世界与传统文明的各种挑战,包括手机成瘾、社群焦虑、线上仇恨、网路霸凌、儿少隐私及假讯息等。这些复杂的现象,是人类文明的新课题,也是当前家庭与教育体系必须面对的全新挑战。数字原生代的资讯诱惑
一个孩子从小很害羞,但非常喜欢足球运动,对于足球球队与球员了若指掌。因此,儿子读高中时,父母建议他开一个博客自媒体运动频道,贡献他的足球热情与知识,并趁机认识和他一样喜欢足球的网友,还因此写了一篇文章,研究各种百万订阅的当红自媒体博主他。不过,被孩子考虑后拒绝了。 而另一个较小的孩子在旁边听到了,自己申请了一个频道,专门分享他手游破关的画面。一段时间后,他的朋友已经有人超过一、两千人订阅,但也引来所谓网络酸民,留下一些不太好的文字。 面对这样的困境,如何面对网路上的陌生人,什么时候应该回应,什么时候应该忽视,什么时候应该封锁这些骚扰者,什么时候又该赶快告诉爸妈。 经过一段时间,利用网络进行分享的孩子已经能用手机熟练处理影像,无论拍摄、剪接、后制、上传,几乎都可以应用。 这样的孩子有个名词叫做「数字原生代」,意思是说,他们出生在一个原本就有网络的星球,对他们而言,网络像是空气或自来水,转开水龙头就有。不像自己这一辈,从一个没有网络的类比世界,移民到数字时代。 这是科技赋予孩子这一代的礼物,但也是无穷的诱惑与负担。在半夜趁全家睡着,偷偷爬起来打手游,隔天就在学校打瞌睡。在他们身上,当代数字文明的各种挑战,手机成瘾、社群焦虑、线上仇恨、网路霸凌、儿少隐私,还有假讯息。这些复杂的现象,是人类文明的新课题,也是当前家庭与教育体系面对的全新挑战,因此父母应该合理的引导孩子,希望他们理解数字世界的魅力与险恶,充分掌握网络的强大潜能,又能够避开陌生的恶意与风险。
「数字原生代」需要面对当代数位文明的各种挑战,手机成瘾、社群焦虑、线上仇恨、网路霸凌、儿少隐私,还有假讯息
亲子之间存在着数字鸿沟
其实早一代的父母,也碰到类似的教养难题。落地式电视有抽屉隔断,爸妈可以把拉门关起来再锁住。或是小时候的转盘式电话,爸妈担心小孩电话一讲就是两小时,尤其青春期谈起远距恋爱,长途电话费很恐怖,父母就会把转盘锁起来。这是上一代父母面对的资讯教养情境,这一代父母,面对的问题显然复杂得多,因为,网络世界太迷人了,远远超过传统的电视与电话。我们常看到一些大人,就连过个红绿灯,都要一面走路,一面低头滑手机,越来越多国家,像是德国、以色列、荷兰、南韩、澳洲,都开始试着把交通号志放在人行道上,避免低头族发生交通事故。连大人都如此,何况还在学习自律能力的小朋友?所以我们的确应该正视亲子之间的数字代沟。当代父母与子女间的数字认知鸿沟有多大?有调查显示小学五年级到高三的学生,以及家长;这些儿童或青少年中,7成每天看手机超过1小时,更有将近3成的小朋友每天看2到4小时,8%每天看5小时以上。但是,7成9的受访家长,认为合理时间是1小时以下。
换句话说,将近8成的家长,认为孩子每天看手机的时间应该少于1小时,但是,有超过7成儿童青少年超过这个标准。另一个认知落差是,一方面,有6成的家长,并不知道孩子追踪网络信息;另一方面,希望成为网红的受访青少年大多表示,他们的父母并不知道自己想要当网红,比例高达62%。
这个调查只是一个例子,别忘了还有抖音等社群App,当家长与孩子的数字生活产生断裂,不知道他们从小追踪哪些网红、不知道他们花多少时间在社群平台上、不知道他们如何面对网路陌生人,有时候,就可能发生让人遗憾的事。进入数字世界的五道防身术
如何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数位习惯?以个人的观察和体会,提出进入数位世界的五道防身术:
强调「陪伴的重要性」,建议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协商,共同设定合理的「手机时间上限」,涵盖电视、笔电、平板与手机的总时数,不同学龄阶段,可以讨论出不同的游戏规则。在陪伴过程中,除了理解孩子的上网喜好,提醒他们如何分辨可靠的资讯来源,也要懂得自我保护,不接受陌生网友的指示及透露个人资料。孩子往往在与父母讨论使用手机的攻防中,学会商业谈判、外交折冲、博弈理论、情绪勒索的人生第一堂课。这既是一场亲情拔河,也是一段冒险旅程,在数位时代里,所有人都无法逃避这段旅程,希望大家都能让资讯成为孩子成长的助力,而不是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