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这些心理正在崩溃迹象,父母一定要注意
limingdao
·
浏览 175 ·
点赞 0 ·
评论 0 ·
12个月前 (04-02)
允许孩子表达情绪,才能更好地、及时地解决问题。
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吗?
当你受委屈时,你可能会气得想骂人,但他们似乎无所事事。
感觉脾气不好。
这些心地善良的人真的没有脾气吗?
我们也经常遇到这些孩子:
他们不敢在父母面前哭泣,总是小心翼翼地生活着。他们经常因听话、听话和善良而受到称赞。
人品好确实是好事。
但也有很多孩子,他们的行为并不是他们心里真正想的那样。
如果孩子有这样的“好脾气”,家长要小心了。
我曾经看过一个心理咨询的案例。
一个刚大学毕业的男孩,感觉自己好像很郁闷,找了心理医生。
他说,每次他哭的时候,他都觉得很难过。
因为在他的印象中,哭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父母是不允许哭的。
只要他一哭,父亲就会恶狠狠地盯着他说:
“别哭了!快住手,不然我打你!”
为了避免进一步激怒父亲,他只能赶紧擦干眼泪,停下来。
妈妈虽然不会那么生气,但怕爸爸发脾气,赶紧拉着儿子走,一边劝他不要哭。
每次听到父亲喃喃自语:“哭有什么用,我真不知道是谁。”
为了让爸妈对自己更满意,可能是因为怕爸,每次生气都不敢哭。
忍不住一个人躲起来,悄悄拿掉玩具,或者郁闷不乐了好几天。
后来,高中毕业后,我很少回家了,所以我尽量不回家。
但在我的心里,我想靠近我的父母。
上了大学,以为自己会更好,所以最后还是没看父母的脸。
但我发现我特别在意同学们的眼睛。
我总是害怕不受欢迎,我什至故意试图取悦我的室友。
但最终的结果是,我没有一个朋友可以交朋友,我觉得我的人生很失败。
慢慢地,我变得孤单,我不想与人交往。
如果你的孩子在你面前小心翼翼地隐藏自己的情绪,那一定要认真对待。
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应该能够轻松、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我可以与父母畅所欲言,畅所欲言,分享我的知识。
闭嘴隐藏情绪的孩子很容易“自我攻击”。
如果一个人的情绪无法与自己认同,无法释放,就会否定自己。
心理学说:
如果孩子容易患抑郁症,往往是因为孩子的情绪无法与外界交流,只能攻击自己。
为什么孩子不能表达自己?
因为害怕,因为得不到回应,甚至找不到表达的对象,也不知道该找谁说话。
我们太多的孩子不报告好消息,但不敢向父母表达他们的负面情绪。
我经常和孩子一起散步聊天,经常和他聊学校生活,这样我可以更好地了解他,帮助他。
有一次他说班里有同学在公开课上答题,老师表扬,其他同学却窃窃私语说答题的同学太花哨了,有什么了不起的。
我告诉他了:
“其实你们现在都在玩小事,不懂事。到了中学,你会发现有些同学会因为成绩好、成绩好而被一些不爱读书的孩子欺负。表现。”
“那我上初中就不读书了,成绩也不会好。” 没想到他会这么告诉我,这让我有点吃惊。
“你不能因为别人的意见而放弃自己的梦想,所以你不想上好高中,也不想上好大学。” 我说:“我知道你怕遇到这种情况,但也没什么好怕的。”
“其实,就算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也可以告诉我,爸爸会帮你想办法的,就算爸爸做不到,你也可以想办法。” 我补充说。
听我这么说,他点点头,握住了我的手,充满了安全感。
事实上,听一些孩子说话有时听起来有点幼稚,但我们可以听到他们的想法,感受他们的情绪。
只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
如果听到孩子说以后中学不努力学习,赶紧给他上一课,责备他,告诫他要努力学习。
如果你这样做,也许你的孩子不会再和你说话了。
因为他们得到的是责备,而不是理解。
与其获得安全感和应对方法,不如说是一场讲座。
所以,多和你的孩子交谈。
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我们应该有理解和包容的态度。
当然,我们不能让孩子发脾气。
相反,应该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并管理自己的情绪。
如果有情绪问题,我们可以先冷静下来,试着用下面的三句话和孩子交流。
1.我理解你的感受,你现在很生气,我们冷静下来好好谈谈。
如果我们和孩子长时间交谈,他们就是不听,甚至生你的气。
激怒父母很容易,但当你发脾气时,事情只会变得更糟。
盛怒之下,很容易伤人。
如果能静下心来再沟通,效果会更好。
所以,当父母能主动告诉孩子我能理解你的感受时,孩子往往会放下对抗,愿意听你的。
然后找机会聊。
2.你很生气,可以发脾气,但不能伤害别人,做事说话都要有分寸。
当您的孩子生气时,告诉您的孩子如果您生气就发泄。
如果你难过,哭,没关系。
您也可以轻敲枕头几次,或跺脚。
因为当孩子的情绪得到释放时,他们就会变得放松和恢复。
还要告诉孩子不要伤害人,要分寸。
有时候孩子生气的时候会拳打脚踢大人,这种情况一定要尽快引导。
如果家里有人习惯了这样的孩子,那只会伤害他。
因为愤怒而打人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出门在外、在校外、在学校,孩子很容易因为争执而打架。
朋友任教的班上有一个男孩,经常因为争执就跟同学打架,而且每次都咆哮着,大发脾气,好几次把同学脸抓花了。
跟双方父母沟通时,会发现这个男孩的妈妈很难沟通,她总觉得是自己的孩子被打了,是被其他孩子欺负的,不需要道歉。
而且情绪很激动,几乎无法继续沟通。
这个孩子身上的问题,根源就在妈妈这里。
因为她没有告诉孩子,遇到了争执可以怎么跟同学沟通,而不是发脾气动手打架。
3. 你说说你的想法,我愿意听,哪怕我不同意也可以商量的。
孩子很多时候是觉得父母听不见自己的话,不尊重自己的意见,就干脆什么都对着干。
如果你跟他说,我愿意听,你说说看时,他们会很乐意跟父母沟通的。
特别是孩子还小的时候,如果能得到父母的尊重,亲子之间有这样的沟通方式,那孩子长大后,也会愿意主动跟父母沟通的。
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
有的人很开心,有安全感,有的人总是不安,焦虑中带着恐惧。
这与童年经历直接相关。
心理学还有一个名词叫:内在小孩。
如果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内心得不到满足和安慰,内心就会形成一个隐藏的敏感脆弱的空间,就像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一样。
很多人说,当时生活条件艰苦,为什么孩子也有心理健康,现在物质生活条件这么好,心理问题却越来越多?
因为生活环境艰苦,在生活中只会受一点苦,不会造成孩子内心的抑郁倾向。
但是,爱情的错位和内心的压抑,很容易导致孩子的心理崩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