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 > 正文

幼儿园装监控有用吗?请看见幼教机构层层剥削下的报复性情绪

「无死角」的监控,就能遏阻「虐童」问题再发生吗?图片来源:Photo by Naomi Shi on Pexels

这几年不管公立、私立或各种公私协办的托管机构,甚或是居家保母或是家庭本身,都出现多起「不当管教」案例,每每令人生气难过许久,不禁自问这个社会究竟怎麽了?我们的教育体系出了什麽问题?「少子化」现象已经让「孩子」成为社会中最稀有的一群人,但在亟欲保护的状况下,却又频繁发生造成孩子身心伤害的不当管教事件。

在每个家长将应承担的家庭责任理所当然堆往幼教老师肩上的今日,第一个被牺牲的就是幼教老师的家庭。我进入幼教业,已经将近25年。从老师到学校创办人,从打扫、佈置、文书、修缮、沟通协调、自制教具、教学、弹琴、科学、艺术、管理等等,各式各样的幼教琐事都做过,各式各样的挑战也试过,皮肤越来越差,肩膀越来越厚,动作越来越快,打扮越来越少。从不会眼观四面变成耳听八方,从没胆子的实习姐姐变成什麽都不怕且众多孩子口中喊的妈妈,从怕脏不敢碰变成再脏都可以自己来……在这样的职场锻练下,每个幼教人在回到家庭后,都早已精疲力尽。

幼儿园装监控有用吗?请看见幼教机构层层剥削下的报复性情绪

「无死角」的监视录影、提高罚款与增加裁罚方式,就能遏阻「暴力虐童」问题再发生吗?增加情绪管理课程就真的能让家长不再忧心?改变公私幼比例就能够减少「虐童」问题?当了全心全意的好老师,就无法真的当全心陪伴的好爸妈。幼教人的家庭背后总有不同的故事,一个能让自己流泪的故事,有牺牲有心酸,有无奈有伤心,把心力奉献在成就他人的家庭身上,像无数的安全绳网一样的交织着。我常说,最有福气的行业,幼教业当之无愧,因为助人成长幸福,才是幼教业的使命,想要谋利,只会对幼童带来伤害。

「一个巴掌拍不响」违法下的层层压迫

这些虐童案例,到底在违法背后隐藏多少潜在的问题?「虐童」在学前教育中,似乎已成为长期不被尊重、层层被剥削下报復式的情绪宣洩结果,更道出在教育金字塔最底层的幼教老师,在受压迫下的反弹现象。政府-校园-家庭所产生的压迫链,让孩子不知不觉成为改善少子化政策下的牺牲品

许多幼教人不敢喊「我幼教人我骄傲」,是因为幼教业一直以来都被大众当成仅有「看顾」功能的体力工作,就像保姆角色一般,却不曾想过,一间房子的建造、一个人的品格及学习态度的养成,少了基础教育及施作,都将造成永久的后天不良问题。

越是奠基的工作,越是不被看见,就如同房子盖好了,大家只会称赞设计建筑师,忽略一间房子需要多少专业的工人冒着生命危险来成就一位建筑师。孩子学成了,大家也只会记得最后阶段的指导老师,却忽视了教一个「似懂非懂」的孩子,比教一个「什么都懂」的孩子还要难。我们的社会对于「表象」成品的重视仍旧多于「根基」启蒙,不当管教问题并非只是单一机构问题,而是整个幼教体制弊病下的恶果。

幼儿园装监控有用吗?请看见幼教机构层层剥削下的报复性情绪

重罚真能遏止「虐童」?

回首过去,所有的幼教人在踏入幼教业时,无不是抱着爱孩子的初衷而来。在家裡,他们也是被父母捧在手心疼爱的孩子,在职场,他们不求富贵只求付出,内心也都有想要完成的梦想。有人想要平凡安稳的生活,有人想要帮助更多的孩子,有人想要组成幸福家庭,有人想要继续学习,为孩子带来更丰富的新知。尽管不被重视,尽管沾满孩子们的口水及训练孩子自理后的污秽物,都愿意为了心中的梦,一直撑下去,一直努力着。

幼儿园装监控有用吗?请看见幼教机构层层剥削下的报复性情绪

即使这份工作走的很累、很无力,被所有人当成犯人管理,让家长当成仆人使唤,受到旁人不尊重的眼神看待,内心仍像藤蔓一样,牢牢的牵绊住那份坚韧。相信每个努力的幼教人,都不想因为体制产生的问题,而被迫让大众用放大镜检视;每个用心在付出的幼教人,都不想要自己所有的举止行为都被透明化检讨;每个在职场的幼教人们,都想能利用专业来教导正在牙牙学语的孩子们,也想给予每个孩子更美好顺遂的未来。

但曾几何时,这些抱着爱孩子初衷踏入幼教业的人,却变成伤害孩子的陌生人,专业的快乐场域,沦为伤害孩子的恐怖炼狱,该是倍受尊敬的「贵」人老师,如今成为祈求原谅的「跪」人老师。时至今日,不当管教已成为幼教人深怕误入的黑暗丛林,更不是一块警告牌祭重罚就能阻挡得了!

我认为虐童并非罚责重就能遏止,因为当重罚产生,亦代表孩子的伤害已经造成。更何况,哪个不当管教不是在监视器下发生?调阅监视器,不也代表伤害孩子的存在事实?另一方面,再多的情绪管理课程,都只是暂时压住某些失控行为。因此,在伤害已造成的状况下,重罚只是抚慰人心的一种做法,并不能真的遏止不当管教。

幼儿园装监控有用吗?请看见幼教机构层层剥削下的报复性情绪

让幼教回归单纯的美好

在所有的工作环境中,整天和小孩相处的幼教业可能最为单纯,但也因为过于单纯,老师就像长期受虐的妇女,习惯被说服,也习惯被不合理的对待。在层层剥削及苛刻的对待下,他们随时处在压力爆炸的边缘。你眼前所见的每座幼教奖杯,其实都是用汗与泪一点一滴的筑起,用方巾一次一次抹出孩子可爱的脸,用爱牢牢的抱住每一位纯真的孩子所换来的。

幼教并非什么不专业的职业,而要如同医生一般的敏锐、律师一般的伶俐、艺术家一般的美感手巧,教授一般的求知见解,侦探一般的抽丝剥茧,但又是谁让这么专业的幼教人变得不专业?

幼教人的初衷因何消失殆尽?可能的原因包含:

「少子化」造就了父母责任无止尽的转嫁,也成就了包金包银的孩子们;

「少师化」形成了业界宁烂勿缺的奇特现象,不专业充斥在专业的场域上;

「缺友善」来自于幼教政策的现况,犯人式无弹性管理让人与人相处更具隔阂;

「缺地气」很会考证照的老师不见得很会带孩子,很会带孩子不代表很会教孩子,很会教孩子不见得能教出好孩子,不当管教不乏评估绩优、公办民营的机构,也不乏知名大专院校所培育出来的师资,可见学前教育在产、官、学界均已失能;

「阻自由」平价的同时,带来的是不当管教的危机,羊毛出在羊身上,政府长期阻碍私校收费,在人工最昂贵的时代,却无法回归市场自由机制,是教育最无奈的现象。

以上这些,都是抹灭幼教人初衷的真实原因。唯有彻头彻尾检讨才是真正预防不当管教的好方法,校园生活才会回復原有的幸福快乐,成为孩子的安全堡垒。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已关闭!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