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没有和孩子好好说话的能力,即使背后有再多的爱,也难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
一个微博大V曾经在微博上写过一件事。
一个抑郁的孩子回到诊所,看到孩子在看书,医生称赞“孩子真用功”。
一开始夸孩子是好事,没想到妈妈竟然说出了轻蔑和讥讽的话:“用功?,假用功。”
不管医生怎么劝父母不要这么说,父母习惯用这种讽刺的语气和孩子交流。
医生顿时被妈妈激怒了,无奈。
终于,孩子心中的伤痛得到了抚平,但父母却轻而易举地用一句话将孩子刺得血肉模糊。
经常被父母否定和轻视的孩子真的不在少数。
在这条微博下,有很多网友也有同感。
并不是没有听到孩子们的抱怨,而是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刀嘴”对孩子的影响有多深。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明明很在意,父母却说反了,甚至还用讥讽的语气说。
当孩子感冒时,父母的担心和苦恼变成了言语:
“我提醒你多穿点衣服,现在感冒谁来负责?”
孩子考试考得不好,家长很着急,但他们说的是:
“这是你认真研究的结果吗?”
刀口和豆腐心被父母用来为自己的坏话开脱。
但没想到,那些说不出口的话,真的会像刀子一样把孩子给捅成碎片。
知乎上有一个关于父母打压孩子的话题,有个匿名答主说了这样一件事:
她患有中度抑郁和中重度焦虑三年多了。
日常生活中,小到和朋友相处中,大到跟别人产生的每一场冲突,只要有任何不顺,她内心里永远都会觉得,做错事的是自己。
比如跟朋友出去,她用手机叫滴滴打车,车很久没来,她都会不好意思,觉得是自己耽误了别人的时间。
如果有人指责她,她甚至无力反驳,就算本来不关她的事,或者责任不在她,但每次她都认为是自己的问题。
导致她如此糟糕的原因,是她在成长过程中,父亲对她的不断指责和否认。
考试得了90分后,被父亲当着亲人的面教育了两个小时;
开家长会,老师夸她勤奋好成绩,父亲却说她是装的;
她高考考得很好,她爸说她碰运气了……
一味地贬低、攻击父母,只会永久性地打击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自卑、冷漠,认为自己真的一事无成,甚至以悲惨的方式解脱。
临床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言语虐待”,也称为“隐形精神暴力”。
指系统地、持续地对另一个人使用有害的词或苛刻的词,以试图控制另一个人。
虽然是豆腐心,一旦言语伤害了别人,孩子就不会记住父母的好意,只会记住伤害。
家应该是一个吸收爱和能量,滋养灵魂的地方。
但是,如果面对孩子,如果连最基本的好话都做不到,家就会变成孩子们拼命想要逃离的地方。
“你骂你的孩子,他不会停止爱你,但他会停止爱自己。”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在节目《亲爱的小书桌》中,叶一茜和傅首尔都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了鼓励和表扬。
但许靖凯的妈妈用的是打击式教育,她想当然地认为叶一茜和傅首尔都听不懂。
用徐妈妈的话来说,徐景凯的一切都是不好的。
他甚至直言:如果许靖凯足够好让她满意,那她妈妈会喜欢他的。
有些父母总是热衷于在陌生人面前贬低和压迫自己的孩子,不择手段地让他们变得无用。
并不是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当他们听到别人夸奖自己的孩子时,脸上的笑容和自豪是无法掩饰的。
傅首尔夸许景凯的时候,总是轻视自己的儿子,但她的眼神和笑容却是满满的骄傲。
可她没有注意到,已经读一年级的儿子,已经能够讨她欢心,满足她,心差点被妈妈的刀口砸成豆腐。
被压抑久了,孩子觉得自己一文不值,不值得爱。
就连傅首尔表扬他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都是否定自己,觉得自己没有傅首尔说的那么好,因为他妈妈总觉得他不好。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很容易把压抑和误解变成抗拒。
我怕我的孩子被表扬后会变得虚荣和骄傲,我担心他们对孩子的保护过度,让他们在未来遇到挫折时变得脆弱。
因此,当孩子受到表扬时,他们总是采取措施压制他们。他们几乎不知道,这种善意很容易导致坏事。
在孩子眼里,父母到底有多丑?
网上有一段视频,是用VR游戏的虚拟视角来体验父母情绪失控的情况。
视频中的父母开始责骂他们的孩子,因为他们没有清理他们的玩具。
最后,我什至不得不把儿子踢出家门,打掉孩子的游戏机,游戏结束
。
整个视频中,家长们愤怒的表情、严厉的责骂、狰狞的脸庞,隔着屏幕都让人感到不舒服。
然而,这样的情况在现实中却经常发生。
很多时候,孩子只是普通的调皮,家长只要沟通得当,就能解决。
父母的刀子嘴豆腐心,往往到了孩子手里,就只剩下那把刺破心脏的刀了。
孩子最直观的感受是痛苦多于爱。
孩子的生活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完全取决于父母。
“你可以脱口而出夸奖,但要三思而后行诽谤。”
本来是善意的牵挂和牵挂,但如果因为关系站错了位置而放错了位置,就会成为刺穿孩子内心的凶器。
因为总而言之,它可以像棉花一样柔软,可以像针毡一样有刺。
有一则暖心公益广告,用一个简单的排版游戏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同样的话语,不同的顺序,可以把伤人的话变成一种鼓励。
当“没有人能和别人比,谁像你一样没用”被“没有人像你一样,没有必要和别人比较”,原本伤人的话变成了一句赞许;
当“这道题你没练好几遍吗?你笨”换成了“你不笨,这道题要多练几遍”,原本的讽刺变成了一种鼓励。
改变你的态度,你孩子的生活就会随之改变。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曾经做过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试。
他们从 1-6 年级中选择了 3 个班级,并从这 18 个班级中筛选了学生。
随后罗森塔尔将一份“最有前途的人”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嘱咐他们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事实上,罗森塔尔说了一个“权威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机选择的。
八个月后,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们重新检查了那十八个班的学生,奇迹发生了:
名单上的所有学生成绩都有很大进步,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乐于与人交往。
实验表明,积极的鼓励具有塑造人的神奇力量。
善言暖三冬,恶言伤六月。
跟陌生人说话时,我们还是轻声细语,但对家人和孩子,我们总是直言不讳,讥讽,这对最亲近的人是最大的伤害。
好好说话,不仅是修身养性,更是维系家庭亲子关系的良药,让孩子在和谐有爱的环境中成长。
亲子关系是一种深厚的纽带。
希望我们给孩子的是温暖有力的鼓励和成长的信心。
*本文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