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 > 正文
图片

父母给的安全感是孩子未来面对世界的底气,愿我们都能为孩子托底,做他们坚实的后盾。

安全感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它是一种安心、舒适、可靠的感觉,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控制感。

  教过孩子骑自行车的父母可能经历过:

  孩子怕摔倒,只好让父母扶着后座,他才敢往前骑。

  孩子快要学习的时候,有的家长会放手,但总是躲在背后告诉孩子:“我抱着,你放心骑。”

 

孩子觉得受到父母的保护,所以骑得自信满满,不知不觉就学会了骑自行车。

 

这种“放松”的感觉是一种安全感。

 

孩子前行的勇气来自于“有人在我们身后”的安全感。

 

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孩子缺乏安全感的情况并不少见,进而导致一些行为问题。

 

不知情的父母经常用不恰当的方式解决问题,给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通常有以下表现,需要家长注意:

 

图片

 

胆小怕生、黏人

一位妈妈曾经给我们留言,说她的女儿很胆小怕生。除了家里几个人,她平时见到亲友都不敢说话,见了就生气。

 

所以她经常在客人到家时强迫她的孩子打招呼。几次之后,孩子更不愿意打电话了。

 

跟她沟通后得知,原来是她在孩子一两岁的时候就出去打工了,把孩子交给了老爷子,老爷子对孩子越发严苛,导致孩子 胆小怯懦。

 

原因是缺乏安全感。

图片

生活中另一个常见的现象是,在商场的游乐池里,有的孩子可以在里面玩得很开心,玩的很开心,不用担心父母会离开。

 

但是,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无法自信地玩耍,总是会时不时的看着父母确认他们的存在,才敢继续。

 

  0-3岁是孩子与父母(通常是母亲)之间形成依恋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如果孩子能得到很好的照顾,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态度、稳定可靠的爱,孩子就会感到舒服和满足。

 

能够对自己的存在、价值感充满信心,并对周围的世界有信任和期望。

 

在此期间,与父母建立良好依恋关系的孩子会更容易摆脱依赖,转而依靠内心的安全感来成长,对外探索,变得更加独立。

 

而如果孩子的父母从小不在身边,他的合理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甚至经常被骂,他会怀疑自己的存在,自我价值感低下,充满不安。

 

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容易陷入自我保护的封闭状态。最常见的表现是胆小、执着、害怕生活、独立性差、缺乏自信。

对策:

为了避免这样的结局,家长最好在孩子成长的早期给予孩子更稳定的陪伴,积极回应孩子的话,满足孩子的需求。

 

当你需要和孩子分开时,不要对孩子撒谎,或者在他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溜走,而是告诉他为什么要离开,需要离开多长时间,并承诺什么时候回来。

 

这样,孩子就会有确定感和安心感。

图片

 

不太会表达自己

有一次,亲戚朋友来我家做客。

 

一位亲戚的小女儿十分活泼可爱,所到之处收获一圈人的“芳心”,想喝水了,想上厕所了,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都会明确表达出来。

 

有一位年轻的朋友感慨地说:

 

“这孩子安全感建立得真好,我小时候,根本不敢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成长经历,饿了、渴了、疼了、生气了、想要什么、不喜欢什么,根本不敢表达出来,只会默默藏在心里。

 

他们不是生来如此,通常是因为小时候在表达自己的感受或需要时,被父母无视、否定、打击。

 

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害怕自己不被爱,害怕被拒绝,于是选择压抑和忍受,越来越沉默。

 

比如,孩子哭了,家长呵斥道:

 

“再哭我把你扔这儿!”

 

“有什么好哭的,没用的东西!”

 

孩子想要一个玩具,家长说:

 

“我和你爸上班这么辛苦,还要这么贵的东西,真不懂事。”

 

孩子不喜欢妈妈买的某件衣服,妈妈却说:

 

“好心给你买衣服,还挑三拣四,真是没良心!”

 

……

 

可以看出,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另一个典型表现就是不太会表达自己,习惯压抑、隐忍。

 

图片

对策:

如果要保护孩子的安全感,家长在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时,应该积极回应,让孩子不用担心被遗弃或不被爱。

 

当孩子情绪激动时,无论是生气、悲伤还是沮丧,父母都应该接受和理解,而不是判断孩子该不该感受。

 

你可以对你的孩子说:

 

我知道如果你不被允许玩手机,你会生气。”

 

“我明白,如果你没有达到你想要的结果,你一定会很失望。”

 

被尊重和理解的孩子,可以学会更好地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绪,他们的心理发展也会更健康。

 

家长可以尽量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

 

如果不想见面或不能见面,不要指责孩子没有这种需要,而是如实告诉他原因,如:

 

  “家里已经有了,这次不想买了。”

 

  “太贵了,买不起。”

 

这样,孩子就不会认为自己有问题,不配满足这些需求。

 

 

图片

 

敏感、偏激,攻击性强

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我接触过很多孩子,从幼儿园到研究生,在各个年龄段的孩子中,你可以发现:

 

不同的孩子在性格特征和与他人相处的方式上存在显着差异。

 

有些孩子充满热情和乐观的特质,他们通常友善、宽容、受人欢迎;

 

另一方面,有些孩子比较孤僻和敏感,容易与他人发生争执和冲突,朋友很少。

 

这些表现与孩子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

 

一个人与人相处的方式,主要是看他在与父母的关系中如何对待自己,从而学会如何对待他人。

图片

心理学家马斯洛发现,缺乏安全感的人常常感到孤独、被遗忘、被遗弃,并对他人产生不信任、嫉妒和敌意。

 

这样的孩子在与父母的交往中常常感到被忽视、拒绝、怀疑和否定,因此他们无法确定自己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是否被接纳和喜欢,自我价值感较低。  ,内心敏感。

 

通常表现为不信任、嫉妒、傲慢甚至对他人怀有敌意,不易接受他人的意见,多疑多疑,将他人的善意误解为恶意,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策:

 

当孩子大部分时间与父母相处时,他们被接纳、被理解、被爱,并有足够的安全感。他们也会很容易接受和信任他人,他们将能够与他人建立密切的联系,并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

 

这告诫家长要与孩子建立友好、和谐、关爱的互动模式,让孩子感受到尊重、理解和关怀。

图片

 

内心脆弱、遇事容易退缩

英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曾说过:

 

“孩子们必须确保他们可以随时回家,才能安心地继续前进。”

 

有足够安全感的孩子知道,即使他们犯错失败,父母永远是他们坚实的后盾,他们会和他们站在一起,给予鼓励和支持。

 

这种被爱的自信,会给孩子无限的信心、勇气和力量去尝试、探索、挑战。即使遇到挫折,他们也会抱有希望,积极面对。

 

另一方面,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没有被完全爱护和接纳的经历,容易担心得失,害怕犯错或失败会被父母拒绝, 担心自己不会被爱,所以在遇到困难和挑战时很容易退缩。放弃,抗挫能力差。

 

曾经在豆瓣看到一个楼主分享。当她告诉妈妈她不想上班时,妈妈立即答应了,让她明天再来,她可以在家照看宠物,每月发“工资”。

 

帖子下方的一条评论令人印象深刻:

 

 

  “还好,楼主是个在无条件的爱中长大的小姑娘。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说这句话的时候,并不是真的要辞职,也不想让父母支持我们,只是需要他们给予肯定的回答,让我们知道,不管怎样,家人是我们坚强的后盾。

 

但是很多家长只会说,忍着点吧,干吗不干,真的没用,现在大家都这么累,为什么不能坚持等等,让孩子本来就累的心更糟了 ,很羡慕楼主。  ”

 

父母给孩子无条件的支持和爱,不会溺爱孩子。相反,他们会在心中充满安全感,并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他们不会畏惧困难,积极主动

对策:

此时,家长要注意在孩子犯错、行为不端、遇到挫折时给予积极的引导,而不是用难听的话来指责、否认。

 

将以下信息发送给您的孩子:

 

  “即使你犯了错误,失败了,你的父母依然爱你,会陪你去面对。”

 

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正视错误,纠正不良行为,学会正确解决问题,不断提升自己。

男孩到了青春期,一定要告诉他这五句话
张朝阳的物理课,看学霸如何做直播教学
活人还能被尿憋死?真的会!
中学生走向“堕落”的原因,学霸也可能抵挡不住,家长需要留意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已关闭!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