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小学生
养男孩的过程并不容易,作为父母,我们不仅要养育孩子,还要塑造他的品质。
两天两夜!
就这样,两个13岁的少年在废弃的马路旁建了一座树屋,以“野蛮人”的身份安顿下来。
饿了,叫外卖,或者在附近买水果吃。
短短两天时间,他们拼尽全力“熬”。
更“受折磨”的是老师和家长。
他们之所以“在野外生存”,是因为他们想出去玩,想逃学,又怕被骂,所以决定离家出走。
如果不是路人意外发现,警方和他们的父母顺着小道“找门”,根本就没有回家的念头。
一方面,有孩子犯错,只想逃避;
彼此之间的拉锯战,只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最懂这个滋味。
澳大利亚领先的家庭问题专家史蒂夫·比道夫说:
“对于男孩的成长来说,这并非一帆风顺。”
尤其是在青春期,男孩已经一只脚进入了成人世界,而另一只脚还处于童年时期,他的身心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要顺利地抚养他,还要塑造他的性格。
当“教”和“养”变得同等重要时,这五句话必须告诉青春期的儿子。
可以犯错 但不能没担当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犯错”是进步所必须付出的学费。
允许他犯错误和不完美是他吸取教训的重要前提,但关键在于他对错误的态度。
浙江永嘉的陈先生遇到了这样的事情。
晚上九点,他刚刚看完晚会,正准备提车回家。
还没靠近车身,就看到汽车外壳上有一道长长的划痕。
就在我正要承认自己倒霉的时候,我在接缝处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大叔,我同学骑自行车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了,正好撞到你的车,对不起。
笔迹很稚嫩,也十分诚恳。
留下纸条的男孩是一名中学生。
当时,他们意识到自己“出事了”,觉得自己不能就这么走开,于是就呆在原地等车主出现。
等了许久,不见人影,同学们先走了。
但他坚持要对这件事负责,所以他就去附近的小店买了东西,要了一张纸,并在上面写了字条。
了解了整件事后,陈先生心中只有对孩子的钦佩。
没想到,一个孩子在“错误”面前能如此勇敢和负责,即使不是他的错,他也愿意承担事情的后果。
这种对待错误的态度不会受苦,反而会让他的命。
每个孩子都要经历“摔跟头”的自然后果。告诉他:
你可以犯错误,但重要的是不要逃跑,学会承担责任。
孩子有勇气面对错误,有信心在成长的路上超越别人。
你有多自律 未来就有多精彩
什么是自律?
即何时何地做什么,你可以自己决定,有计划有节奏,毫不拖延,能够抗拒诱惑。
之前,江苏有一个12岁的小男孩,因为肥胖,拍毕业照时不能穿工作服,不得割开背部。
这个“插曲”,虽然有点尴尬,却给了他巨大的改变动力——要减肥了。
在妈妈的支持下,他开始在家跑步,控制住了自己的食欲。
尽管他跑到脚底磨水泡,差点晕倒,但他从未放弃,以惊人的意志力坚持了两个月。
结果,减掉了 30 斤。
这绝对是“自律”的功劳。
有同样经历的人都知道通过运动减肥是多么具有挑战性!
闭上嘴张开双腿更是难上加难。
但自律的孩子不会把别人想象的困难当回事,只会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发起猛烈的进攻。
孩子越自律,人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初中同桌的小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每天,无论风雨无阻,他总是第一个来到教室,学习和做作业,然后是放学后最后一个回家的人。
然而一年之内,他的基础比较薄弱,成绩一般,直接超过了一大班学生,进入了全班前十。
看到他,我才知道“自律的人出众,懒惰的人出局”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
发展心理学认为,男孩的心理成熟比女孩晚。
尤其是青春期,在荷尔蒙的影响下,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急躁,不愿被束缚。
这时,教导男孩自律,引导他管理好自己的时间、精力和行为,会让他走上更成功的道路。
一个人如何度过一天,就意味着他如何度过他的一生。
孩子们,想要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就必须日复一日地努力自律,努力“逼”自己,才能达到自己想走的距离。
独立能力是最大的竞争力
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这个报道:
浙江省杭州市一所中学的新生在比赛中系鞋带。
这看似简单微不足道的事情,难倒了在场近半数的学生。
有的不知道如何将解开的鞋带准确的放回鞋上的洞里,有的则干脆放弃,直接拎着鞋子向别人求助……
别说系鞋带,就连叠被子都成了很多孩子都无法完成的“难点”。
相比之下,这个11岁男孩的“神操作”就值得大赞了。
看到妈妈睡着了,他不忍醒来。
看到用餐时间,他二话不说,走进厨房拿起锅铲,端正地煮了几道家常菜:
可乐鸡翅、柠檬黄瓜、番茄炒蛋、水煮虾……
巧妙的安排,荤素搭配,色香味俱全的味蕾盛宴,足以看出这个孩子的“过人之处”。
每一个不努力、不分粮的孩子,即使是班里第一、全校第一,也不会独立照顾自己。一旦离开父母,他将无法做好任何事情。
毕竟,走出去也逃不过被社会考验刷下来的结果。
脑科学专家的研究表明,接近青春期时,孩子的大脑已准备好发展执行技能。
如果不给孩子掌握技能的机会,就会有一个“用不上”的过程。
也就是说,一旦孩子不能自理,独立生活的能力就会被抛弃。
不要低估“独立”的品质。
如果今天考不上第一名,以后的日子再努力,总能做到;
但是你不能做饭,不能叠衣服,不能系鞋带。自己活不下去,以后学起来更难。
尊重身边人尤其是女生
看过一个特别感人的视频:
意大利街头,几个少年在镜头前诉说着自己长大后的梦想:消防员、足球员、警察……
带着灿烂的笑容,他们充满了自信。
当面试官要求他们对他们带来的女孩发表评论时,每个人都发出了各种各样的赞美。
聊天的气氛甚是美好,但接下来,采访者的请求,却让他们全体静默了:
“现在,请给她一记耳光!”
不管面试官怎么催促,都没有人“做”。
打破尴尬和沉默的局面的是所有少年都说的“不”。
“为什么不行?”
“因为她是女孩,我不能那样对她!”
没办法,因为面前站着一个女孩,他们把女孩当成一朵花来对待。
在畅销书《窗边的小豆豆》中,小林校长批评教导了困扰的大荣军:
“要对女孩友好,就必须尊重和爱女孩。”
在父母眼里,养女儿比养儿子要冒险得多。不是女儿难养,而是天下处处有危险。
离开家后,她会遇到异性,组建家庭。
如果碰巧遇到的另一半,从小就没有接受过任何“尊重女性”的教育,对女性毫无敬畏之心……两人相处会发生什么,谁都不敢想象。
我想训练我的儿子,让他将来能够适应社会,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尊重他,让他学会尊重别人。
当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身份和权利时,他愿意捍卫和尊重周围的弱者,包括女性。
只有他,才能成为世界的守护者,活出最温暖的风采。
未来不容易 唯有学习是捷径
不止听到一个刚上初中的男生抱怨:
“天天学中文和英文,但以后不一定会用,不如早点出去打工赚钱,出人头地。”
真的有那么理想吗?来看看这个15岁的男孩——
年纪轻轻就觉得读书没用,坚持辍学出去打工。
说服他是没有用的。爸爸干脆把他拖到自己打过工的工地,让他体验搬砖的滋味。
一天结束时,男孩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两天后,他全身被沙子覆盖,瘫在地上,无法站立。他的嘴里充满了情感:还是读书吧!
父亲之所以采取这种“狠招”,就是“不读书”的失落。
刚开始他没有受过什么教育,找工作时处处遇到障碍。
过去的经验,今天的教训。
不忍儿子重蹈覆辙,只想举例告诉他:
受过教育的人生有选择的权利。
读书很难,但没有读书的生活更难。
可惜不明白这个道理的孩子吃了不少苦头。
还记得“0分”考生徐梦南吗?
高考时交白卷的行为看似勇敢,但冲动的后果却让他尝过之后后悔不已:
没有好的文凭,毕业后只能一直在车间和工厂之间徘徊,干着最脏最累的活,到头来一无所有。
有句话叫:累了才知道闲;只有苦了,才能知道甜。
所以孩子们,不要相信“读书没用”,而是尽量逼迫自己努力学习。
学习的艰辛是掌握人生命运的关键,也是通往成功的最便捷之道。
在一个男孩的青春期,他时而迷茫,时而冲动,时而叛逆。只要仔细引导,正确看待,总会发现惊喜的时候。
在养育他们的过程中,父母最重要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去塑造他们良好的品格。
把这四个字告诉他,为他架起一座用爱登顶的桥梁,用双手铺平他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