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默认 > 正文

爸爸回来了

如果你看过美国职业军人返乡的影片,最感人之处就是孩子冲上前去,给予一身风尘朴朴的亲人一个大拥抱,或军人前往学校要给上学中孩子一个惊喜。片头就是这样一个机场大拥抱,让我湿了眼眶,纪录片的主角布莱恩,紧紧抱住两个飞扑上来的孩子–以萨和乔伊,说道:「如果我身上很臭,我很抱歉!」大儿子以萨把头埋在布莱恩的怀里,撒娇的语气说:「没关系!我喜欢爸爸身上这个军人的味道。」爸爸闻言再度紧紧抱紧孩子,脸上堆满了幸福的笑容。

单亲父亲

布莱恩与妻子离婚后得到了监护权,孩子已经和妈妈疏远了,他和孩子也聚少离多,能相处时间里他要尽到父亲的职责。布莱恩一回到家带两个孩子去钓鱼,一起做过去常做的事情。在前线他是履行个国家任务的军人,而和家人团聚的时候,这种平静也平凡的氛围,让自己回复到「正常世界」。美好的时光总是特别快,布莱恩放完两周长假要回前线。画面里是晚上,两个儿子陪同父亲赴机场的车子里,年纪小的乔伊倚着布莱恩旁睡着了,而另一边的以萨则静静地看着车窗外。承受着父亲即将又要离开的事实。对于布莱恩来说,到远方执行军人的职务,委托自己兄弟、父母照顾两个孩子,布莱恩才能无顾之忧地上前线,这也几乎是无数军人的家庭生活写照。

十年

这部纪录片从2010年开始拍摄,2020年7月在Netfilx播放。讲述在阿富汗服役的美国陆军士官长-布莱恩·艾许(Brian Eisch)他身为十二岁的以萨和七岁的乔伊这两个男孩的父亲,影片视角由军人父亲和儿子的角度,观察美国军人家庭的生活和心路历程。这部片可以在Wiki查询到故事大纲,有兴趣请看纪录片本片。

受伤的英雄

布莱恩几年后就回到两兄弟身边,原因是因伤退伍。花了很长的时间复健伤势,他觉得自己已不是过去受尊重、有用的人。受限于伤体无法像过去自由自在活动的布莱恩,因挫败的感觉陷入低潮。布莱恩想尽力陪伴孩子,而伤势带来的不便和军旅的严肃惯性,也让孩子感受到父亲受伤前后个性的转变。片尾是十年后的布莱恩在钓鱼,旁白是他叙述军旅生涯和至今的人生感想,如果当初做什么不做什么、能改变什么吗?他开始回想战争有什么意义。这位英勇的退休战士说:

「只能继续往前,不用太难过。多用快乐的心情度过每一天。」

图片来源imdb

走向与父亲相同的道路

十二岁的以萨曾说:「我不知道长大后会不会从军?」过了六年高中毕业后,以萨入伍成为职业军人。当了两年多兵的以萨陷入低潮,他说想起自己经历的一切;从小陌生的母亲;想起比自己更早立志从军的弟弟,父亲从军辉煌的成就,自己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表现。我感觉以萨的眼神于从军以后变了坚定许多,只是我仍隐约从中感受到,那个十二岁男孩的不安全感还住在他的灵魂深处。

观后思考:

我看到了关于讲述美国军人退伍生活,很难不联想到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TSD)一词,美国有很多部电影阐述过战争带来的后果,李安导演的作品《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就是透过男主角的回忆,去刻划出军人退伍之后沿伸的痛苦与愤怒,正是PTSD带来的人生冲击。反观现实世界呢,本以为的战争是人与病毒大作战,那是全球有共同的敌人。想不到的是:2月俄乌开战,许多国家开始「警告台湾」,台海危机话题开始燃烧,战争竟然离我们这么近?我们真能想像战争吗?如果我的家庭是军人家庭又会是如何呢。

我还没有答案。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信息
picture loss